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数据 > 国内数据 >

在分化中前行

2011-09-29 00:00

作者:

来源:

 

  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服装行业上半年总体运行平稳,但呈现出“双向趋紧”、“两级分化”的特征

  2011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继续复苏,中国服装业发展也整体呈现出比较平稳的发展态势。从国内、国际需求情况看,两个市场均呈现“价涨量平”和“涨价遭遇天花板”两个特征。从生产情况看,上半年服装供给方面也呈现“趋紧”趋势。从行业投资情况看,形势也不容乐观。从行业总体经济运行情况看,规模以上、规模以下企业的经营情况不尽相同。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需求分析

  (一)2011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状况

  2011年,世界经济继续复苏,上半年整体呈现出比较平稳的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效应减弱,在经历2010年恢复性反弹后,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预计下半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发展逐步恢复活力,经济增长预期可能高于上半年,新兴经济体增速在通胀、汇率、资产价格上升等压力下可能略有回落。

  欧债危机和新兴市场经济过热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负面因素,同时,美国连续实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带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上升。此外,美欧失业率高企,全球贸易和投资摩擦升温,日本特大地震引发海啸和核危机,西亚、北非政局动荡和战乱,这些因素都给2011年世界经济发展增加了很大变数。

  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输入型通胀加大、人民币升值等影响,上半年以控制通胀为目标的6次提准2次加息,对实体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上半年GDP增速可能达到9.5%。下半年,随着物价“翘尾”因素影响的结束,通胀局面可能有所缓解,货币收紧的状况将有所改观,中国经济可能将实现软着陆,宏观政策较上半年会适度“宽松”,经济工作重心将从控制通胀转为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并行,全年GDP增速可能将高于年初8%的预期,达到或超过9%。

  (二)国际市场需求稳定,服装出口数量增长乏力

  在宏观经济背景下,国际需求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10年,国际需求出现金融危机后的非常规补库性暴增,造成短暂的“订单繁荣”假象,2011年上半年,随着国际市场补库行为的结束,国际订单突然“转冷”,迅速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下半年,随着日本逐渐走出海啸阴影,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趋稳,以及圣诞节产品加工季的到来,国际需求将较上半年有所增加。

  然而,2010年棉价暴涨对服装终端的滞后效应已经显现,原料价格高企,供给收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加快了我国服装出口价格优势的丧失。与此同时,东南亚竞争国发展加速,30%以上的工艺简单、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订单向中国周边国家转移。2011年下半年,随着棉价稳定,部分订单显现回流迹象,出口形势将优于上半年,但订单流失现象仍应引起全行业关注和思考。

  2011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出口呈现出“数量增长乏力”和“新兴市场增长强劲”两个特征:

  1、出口数量增幅明显回落,平均价格持续提升。

  据海关统计,2011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658.23亿美元和138.34亿件,同比分别增长23.67%和2.55%。服装出口金额占纺织品出口金额的57.47%,较2010年底减少3.6个百分点。

  1-6月的服装出口呈现“量稳价增”的态势。服装出口数量同比增幅仅为2.55%,较去年同期增幅减少11.68%。6月单月出口数量增幅仅为0.67%,月度出口数量增幅连续回落。出口平均单价增幅则持续攀升,1-6月份同比增长21.17%,单月价格增幅更是连续四个月超过24%(见图一)。

 2、对全球出口全线回升,对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显著

  上半年,我国对各大洲出口金额均呈两位数增长。亚洲依然是我国服装出口第一大洲,占出口总额的35.02%,较去年同期减少1.75%。其次是欧洲,同比增长30.51%,占出口总额的32.98%。第三是北美洲,出口额同比增长15.52%,占出口总额19.98%,较去年同期减少1.41%。我国对拉丁美洲出口大幅增长,增幅达71.36%,占出口总额的5.79%,较去年同期增加1.61%。

  上半年,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香港服装出口金额持续增长,出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 30.8%、15.34%、21.22%、5.31%。这些传统市场的出口金额为429.62亿美元,占全国服装总出口的65.27%,同比增加21.92%,拉动服装出口14.51个百分点。对拉丁美洲、非洲、东盟、俄罗斯这些新兴市场的出口总金额为103.63亿美元,占全国服装出口总额的15.74%,同比增长38.39%,拉动服装出口5.40个百分点,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幅度明显大于传统市场。

  (三)国内销售是行业发展重要驱动

  受高通胀带来的连锁反应影响,上半年国内服装消费需求并未因春节、五一等节日而升温。高居不下的通胀、紧缩的货币政策、疲软的股市和房产市场等看似与服装消费无直接关系的经济现象,从消费者意识和市场氛围的深层次影响着服装内需,消费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尽管行业面临着各项成本不断上涨、波动的困难,但终端市场却没有为此“买单”的意愿。国际“平价”品牌对市场的冲击力越来越大,曾叫嚣“涨价”的国际品牌最终非但没有涨价,反而顺应时势地推出价位更低的二线品牌,使国内品牌一窝蜂似涨价的现象显得十分被动和尴尬。

  上半年国内服装消费呈现出“价涨量不增”和“涨价遭遇天花板”的特征,核心都是“价格”问题。

  1、国内服装消费金额持续高增长,数量需求现隐忧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6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33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比上年同期减少1.4个百分点,比1-5月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9034亿元,同比增长23.7%;服装类商品零售额3727亿元,同比增长23.9%,占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9.55%。全国服装零售总额约为7500亿元,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基本同步。

  根据中华商业信息中心统计,1-6月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4.44%,而数量同比仅增长5.27%,服装销售量增速比2010年同期大幅回落6.44个百分点,服装价格的上涨直接带动了服装销售额的增加(见图二)。

 

  2、为缓解成本上涨压力提价,涨价或遇天花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6月全国服装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回升至100.5;1-6月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升至101.0,6月单月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服装出厂价格也创历史新高,1-6月衣着类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2%,比2010年底提高5.2个百分点,6月单月衣着类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4%。服装价格上行势头强劲,符合行业普遍通过提价缓解成本上涨压力的事实(见图三)。

 

  尽管我国服装行业全面推进品牌战略,但在以工业为主导,以成本定价为主体模式的背景下,企业对于料(原材料)、工(用工)、费(生产销售费用)等工业成本构成中的几项要素高度敏感。2010年棉花价格暴涨,带动了化纤、丝、毛等原料价格的全线上涨,并在2011年传递到服装生产部门,导致上半年服装价格高涨。而市场终端的同期价格预期却随着棉价下跌而下降,两者落差使得多数品牌的“涨价”遭遇天花板。据中华商业信息中心统计,大型零售商业服装价格指数已出现从高位回落迹象。

  二、服装行业供给分析

  2010年,补库需求造成海外订单数量爆发式增长,导致生产成了稀缺资源,众多国内企业由于生产资源有限推迟了秋装的上市。而2011年开始,加工形势急转直下,外销订单回归正常水平,大量订单流向海外,生产资源突然从稀缺变为过量。大量盛行于2010年的生产“游击队”消失了,也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主动或因招不到工、找不到订单而被迫关停,劳动力等生产资源向大企业流动。而在需求相对低位运行的情况下,大企业生产也未能实现高增速。

  2010年,“生产稀缺”时期,生产投资力度加大,缝制设备采购曾掀起热潮,而2011年,随着生产转入低谷,以及紧缩的货币政策造成信贷成本提高,行业投资也开始降温。代表投资热度的新开工数量的增幅下降至一位数。

  梯度转移缓慢推进,中、西部地区的供给态势趋好,生产增幅均超过38%。中、西部地区投资势头也优于东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同比分别提高83.16%和57.82%。

  (一)行业生产情况

  1、2011年1-6月服装产量增速较2010年稍有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17.29亿件,同比增长12.51%。其中梭织服装61.95亿件,针织服装55.35亿件,分别比2010年同期增长13.83%和11.07%。

  占行业企业总数量90%的规模以下企业的生产情况不及比规模以上企业。中小企业在劳动力、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订单等产业资源争夺战中处于劣势,大量小企业被迫关停。总体来说,全行业生产与2010年基本持平(见图四)。

  2、中、西部地区增势强劲,主产区增速稍有回落

  1-6月,我国服装产量前五名大省仍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福建省,五省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7.52%。而中部地区占比为13.98%,较2010年同期提高了2.91个百分点。和去年同期相比,东部五省增长平稳,同比增长9.38%;其中增幅最大为山东省,达12.19%,增幅最小为浙江省,仅为5.04%。中、西部地区增长势头更强劲,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2.11%和38.65%。内陆省份中,安徽、河南、湖北省均呈现良好增长势头,涨幅分别达到78.17%、75.46%和61.04%,而河北、湖南、上海市服装产量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二)投资情况

  1、新开工项目数增速放缓

  1-6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完成投资964.45亿元,同比增长42.29%,比2010年同期增幅提高了18.96个百分点,施工项目个数、新开工项目个数和竣工项目个数同比分别增加了10.00%、4.21%和36.39%。服装行业实际完成投资占纺织行业投资总额的32.62%,与2010年同期基本持平。规模以上企业是行业投资主力,从新开工项目个数增幅回落可以看出行业投资趋紧态势。目前,国内、国际需求回暖态势尚不甚明朗,行业投资也难见起色。

  2、中、西部地区投资比较活跃

  从完成投资情况看,江苏投资规模最大,江西、山东随后,安徽省位列第四。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显著,增速分别达到83.16%和57.82%,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占全国投资比重持续提高,中部地区投资占比较2010年同期提高了9.71个百分点,施工项目个数、新开工项目个数和竣工项目个数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53%、10.16%和41.34%。西部地区投资占全国投资比重达6.28%,比2010年同期提高0.62个百分点。

  三、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分析

  在供给、需求双双回归正常水平的情况下,行业经济运行也归于常态。规模以上大企业在产业资源相对丰富质优的情况下,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而中小企业则不同程度地受困于市场低迷和产业资源匮乏,出口加工行业普遍面临订单短缺和成本价格倒挂导致的利润低下等问题。仅占企业总数量10%的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已经占到行业总产值的70%以上,而出口交货值仅占出口总额的36%,大量中小企业完成了大部分利润较微薄的出口加工。

  (一)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 1-6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有10943家,累计主营业务收入5814.13亿元,同比增长30.55%;利润总额311.89亿元,同比增长42.22%。1-6月亏损企业1562家,亏损面为14.27%,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9.93%,从业人数达360.96万人,同比增加8.33%。

  (二)经济运行特点

  1、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大幅增加,发展能力增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1-6月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实现了28.89%、30.55%和42.22%的高增长,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行业发展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各指标表现良好。行业平均毛利率、利润率分别达到15.37%和5.36%,总资产贡献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8.88%和11.79%,而三费比例同比下降4.15%。规模以上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增强,盈利能力持续回升。

  2、人均效能显著提升,效率增速逐月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1-6月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同比增加了8.33%,人均产值、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和人均利润分别提高了18.97%、20.51%和31.28%,人均效能显著提升。但各项人均指标增幅却普遍出现逐月回落态势,主要原因是生产和需求的暂时性收紧导致各项指标总值回落。(A12)

分享到:


相关新闻